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动态 > 正文
科研动态
中国海洋大学必威桑本谦教授做客公司“当代法学名家讲座”
发布者:科研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22年03月21日 19:07     点击数:

2022年3月20日晚7时,在腾讯会议线上会议室,中国海洋大学必威知名教授桑本谦老师做客公司“当代法学名家讲座”第313期,并做主题为“最大化标准和自然法:正义的两种算法”的讲座。必威李拥军老师、侯学宾老师、孙良国老师、刘小平老师、杨帆老师参加与谈,必威的博士生、硕士生、本科生以及外校师友近六百人参加了此次讲座。讲座在李拥军教授风趣幽默的介绍中拉开序幕。

桑本谦老师以大家熟悉的电影《复仇者联盟》中的反派灭霸为例,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:我们如何与灭霸争辩这样一种行为,即为了生命的存续,随机消灭一半人类的行为是不正义的?我们可能会首先求助于康德理论,即从康德关于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论断出发讨论这一问题。然而,桑本谦老师认为,康德理论的论证是孱弱的,康德理论的成功在于抓住人们的道德直觉。“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”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状态。康德伦理学之所以成为西方伦理学的主流,是因为其功能无法替代,这种功能就是为人类知识提供了功能学意义上的冗余,即为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设置了一道防火墙。

接下来,桑本谦老师从法律的产生切入,简要地梳理了法律与正义关系的源流与脉络。从法律诞生之初到现代社会,法律成功地建构出了想象的正义金字塔。在这一过程中,法律先是从正义中抽身而去,又从天而降。这是理论法学在传播学上的胜利。对于法律和正义的关系,桑本谦老师给出了一个他认为更简单的解说,他认为法律和正义的关系其实是一场误会,这种误会的根源来自于语言。桑本谦老师给出了一个例证,假设一个群体建立了规则(和平规则),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,节省了每个人的安全成本。为了评价这种规则,人们创造出了更多的形容词——“正义”“公平”——来评价法律。这两个形容词的词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发生了变化,人们开始认为在法律中真的存在实质的“正义”和“公平”。

桑本谦老师指出,在上述的现实情况下,人们试图填满概念,使争论在同一层面上进行,而边沁最早提出了“幸福最大化”标准。最大化是一种算法,并且已经成为跨学科的一种非常强势的学术传统。这使得“正义”变得清晰起来,给予不可通约的价值同一的尺度。桑本谦老师认为,最大化标准可以作为社会追求的目标,与生物有机体一样,个体之间的共生是社会最基础的关系。同时,桑本谦老师也指出了最大化标准的限度,他认为微分最大化的原则可以用来建造飞机,但最大化标准未必能够指引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法律,因为微分公式涉及的计算量太大了。最大化标准是历史性的目标,无法指导决策。生物学思维意味着不求一步到位的完美,而是青睐不断的试错和零敲碎打的改进。

进一步地,桑本谦老师指出,自然法的核心理念就是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“以眼还眼以牙还牙”,其本质上是一种“返还策略”。“返还法则”是所有法律的元规则,无论是同态复仇还是完美赔偿都遵循着返还法则。我们不能从数学上证明这一法则,但是演化博弈论和仿真模拟的研究可以证明这样一种观点。

最后,李拥军老师、侯学宾老师、孙良国老师、刘小平老师、杨帆老师从各自的角度出发,对桑本谦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。桑本谦老师也回应了各位老师以及在线听众提出的问题。

在此次讲座中,桑本谦老师观点犀利,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反思发人深省,为必威师生提供了一场“反常识”的学术盛宴。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
友情链接 LINKS

版权所有 必威·Betway(中文版)体育官方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