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办 发表于: 2012-09-17 14:35 点击:1117
2012年9月15日上午9时,必威第101期“每周法律论坛”在第三教学楼505教室开坛。2010级7班郝乐担任主持人,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必威民法教研部李昕老师作为嘉宾,关于2010级辅导员马旭老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。
本期活动以《救救孩子:流浪乞讨儿童的人权保障》为主题,分五个环节展开。在第一个环节——聚焦流浪乞讨儿童中,主持人用三段视频向大家展示了流浪乞讨儿童的真实生活。画面中,六岁的小女孩在捡食别人喝剩下的珍珠奶茶,在寒风中的广场上表演杂技。当她一遍遍在窄小的铁桶中钻进钻出时,同龄的孩子在一旁欢快的玩耍。同样稚嫩的脸庞却映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表情,一张麻木沧桑,一张天真灿烂,令人不禁想探寻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孩子与幸福快乐咫尺天涯。紧接着的“走近流浪乞讨儿童”环节里,李昕老师对这次的主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。老师讲到,儿童可以看做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,他们受到身心发育的限制,无法很好的保护自己。而童年又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,它本应在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,如今却是满目苍夷。老师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着很大的讨论空间。大家可以从可归责事由,民事、刑事及社会立法,家庭中的权利义务,社会援助,政府职责等方面进行探讨。带着思考,同学们进入了“七嘴八舌来说法”环节。在这个环节中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,围绕流浪乞讨儿童受到侵害的各种权利及其性质、重要性等进行了热烈探讨。同学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并提出有力的论据和各种佐证材料,在讨论基本问题时又不断有新问题被提出和探讨。其间李昕老师适时地给予同学们指导——解释法律概念、讲解法律问题,引导同学们进行更深入地思考。活动进行到“抽丝剥茧得真知”环节时,同学们结合一些法律现象共同探讨了“儿童权利的保护在刑法中的体现”、“如何从法律规范和法律适用上保障流浪乞讨儿童的权利”,并透过一部讲述中西文化差异的电影《刮痧》讨论美国的一些儿童保护措施在我国立法、行政、司法中的体现。最后的“我思故我在”环节中,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,李昕老师给予了耐心的解答,与大家分享了她的观点。
各个环节的讨论过程中,同学们积极踊跃,充分展现了必威学子的思辨精神。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时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和想法,并在老师的启发下不断深入思考。论坛结束之时,李昕老师针对大家讨论的问题做了总结性的回答并提出建议。她指出,作为法学学子,同学们应当在法律观念的前提下进行争论,并尽力做到语言规范、用语准确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现象。通过活动达到“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,检验学习成果”的目的。
每周法律论坛的开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。它使每位参与者在思想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,在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中逐步锻炼法律思维。希望在师生的瞩目中、在每期参与者的见证下,“每周法律论坛”能不断迈出她坚实的步伐,走向越加高品质的未来!
必威通讯社 文/郑睆雨 图/郑睆雨